不到兩年間,21歲的石學念通過短視頻、直播在互聯網上有過兩次明顯的“走紅”。
去年年初,在自家雜貨店前,他系著紅格子舊圍裙,在布滿塵土的砂石路上嫻熟運球,結果因地面濕滑不慎滑倒。這一幕被朋友收進鏡頭,轉化為短視頻在抖音獲得255萬點贊,他成了“擺攤的籃球少年”,熱評稱他:“身上穿著的是生活,手上拍著的是夢想”。
今年4月,貴州師范學院“地區杯”籃球賽半決賽中,終場前2秒,被兩名對手包夾的他接球后瞬時轉身,干拔3分,籃球應聲入筐。穿著綠色背心的少年像一顆流星撞進湖泊,震起滿場聲浪。這記絕殺不僅幫球隊晉級決賽,也宣告在傷病和質疑中蟄伏了一年的他強勢回歸,絕殺的視頻收獲了236萬點贊。網友稱他:“脖子以下全是心臟”。
籃球讓更多人注意到石學念,其中包括北控男籃主教練馬布里,他向石學念發出邀請,到北京參加籃球訓練營。石學念家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借此機會,他和哥哥帶著父母一起前往北京,這段美好的記憶被他通過直播與119萬關注者分享。在看升旗儀式時,他被陌生人認出來,訓練營開營時,他成了媒體聚焦的對象。
在輿論中翻滾了兩年,石學念早已學會從容應對撲面而來的關注,但父母顯然對兒子的影響力有些猝不及防。透過攝像機和錄音筆壘起的“墻”,他注意到母親躲在角落里掉眼淚,“我媽一定沒想到兒子打籃球能獲得那么多尊重吧?!边@個細節捻進石學念心里,“這是我第一次陪他們出遠門,以前是他們幫我圓夢,今后換我來幫他們?!?/p>
如果把石學念的籃球夢比作爬山虎,父母就是它牢牢依附的墻,竭盡所能托著它生長。
小學四年級,籃球第一次讓石學念眼神發亮?!白罱_盤村的‘村BA’通過直播受到大家關注,我覺得‘出圈’是必然,因為這種籃球的‘天亮文化’(即當地人癡迷打籃球,往往打到天亮——記者注)在我們黔東南,甚至整個貴州已經存在很多年了?!笔瘜W念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回憶兒時去看農動會籃球賽的盛況,“大冬天,為了趕早上8點的球,男女老少,村里但凡手頭沒事的人,天沒亮都起了,結伴開面包車、騎摩托車去10多公里外的賽場為自己村的隊伍助威?!彼两裼浀闷たㄜ嚭筌嚩芳Y的寒意,更回味讓他打心底發暖的這種凝聚力。
“小觀眾”石學念萌生了代表村里打比賽的愿望,父親花15元為他買了一個籃球,卻意外地發掘了兒子的天賦。在簡易的球場,穿跟專業不沾邊的球鞋,“瞎玩兒”得認真的石學念被學校老師注意到,“可以送去培養一下”。
湖南懷化的一個訓練營讓石學念真正接觸到“籃球訓練”?!拔壹医洜I雜貨店,離家三四個小時的車程,爸媽來下貨時也能看我?!备赣H開著家里的皮卡車送兒子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背井離鄉,臨走時,夫妻倆捧出一雙黑色的專業籃球鞋叮囑:“照顧自己,好好訓練?!?/p>
“國產名牌,400多元?!笔瘜W念記得父親掩飾不住的震驚,“當時村里的農民幫人干一天活兒大概60元,買雙鞋相當于一個農民干7天活兒的收入?!笨粗滦?,石學念又驚又喜,直到父母轉身上車后,他當著教練眼淚止不住地流,“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刻苦”。
困了,3個孩子擠上一張床;餓了,樓下“蒼蠅館子”扒拉碗煲仔飯,20多天每天如此。但籃球帶給石學念的快樂足以讓他忽略生活條件的匱乏。他帶著以前在場邊觀賽的問題咨詢教練,第一次知道“發邊線球也能完成配合”,了解到“最簡單的基礎訓練往往最重要”,嘗到了進步的甜頭,他開始給自己加碼,“別人練300次,我可能練1000次”。等第二年再回訓練營時,他已經能輔助教練監督訓練了。
初二時,技術提高的石學念如愿代表村籃球隊參賽,他聽到人們議論自己“像小摩托車一樣跑這么快”“像只猴子一樣打這么精明?!辟澴u聲中,他享受靠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瞬間,直到高二那年,在廣東宏遠俱樂部的訓練營了解到團隊籃球后,他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打球“太獨”,“當大家水平都接近時,我才發現,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改變局面,我必須學會相信隊友?!?/p>
去廣東,石學念奔的是一個職業球員的夢。父親掏出6000元,相當于兩個月工資,支持兒子去看更大的世界。但競技體育世界展露了殘酷的一面,在訓練營中,盡管表現優異,但身高不到1.7的短板,讓那列開往廣東惠州的火車最終沒能載著石學念抵達職業球員的站臺,教練組建議他考大學,把籃球作為特長培養。2018年,他以體育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貴州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
“誰說小個子就不能打球?”石學念篤信,即便自己無法成為職業選手,也能成為民間“小個子球員的天花板”。事實證明,當一次次踏出舒適圈去總結、去突破、去堅持后,他反而成了于大眾而言更具“借鑒意義”的榜樣。自從短視頻、直播中的訓練日常受到關注后,石學念收到大量抖音網友的私信,“小個子球員怎么練彈跳力?”“你的3分為什么那么準?”“上學和打球時間怎么平衡?”問題頗具針對性,讓他意識到分享的力量,因此,石學念常在直播間給五湖四海愛籃球的孩子們講講球、聊聊家常。
石學念打小就喜歡分享,尤其在籃球這件事上。高二時,他已憑借球技在幾個鄰村間小有名氣,為了帶動大家提升籃球水平,他在暑假期間義務當起了教練,給相鄰村寨的同齡人或小孩子上籃球課,“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將從外面學來的本領,教給更多人?!甭?,石學念發現,他傳遞的不僅是籃球,更是關于山村之外的想象,“有幾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打球,想著就是混到一定年紀出去務工,但我會把自己出去打球、上大學看到的情況跟他們講,鼓勵他們要憑本事走出去,現在有兩三個原本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已經順利升學?!?/p>
接觸籃球越久,石學念越覺得,這個600多克重的球體轉動時,不僅能看見賽場上的勝負,也能窺見生活的更多面貌。
第一次在網絡上走紅后,商業比賽、廣告活動紛至沓來,原本想借此“看看外面世界”的石學念卻被突至的傷病擋在機會門外。一次比賽中,他左腿反著關節落地,全身重量壓了上去,腳踝和膝蓋嚴重扭傷,“沒有斷腿已經非常幸運?!钡葌「_他的是,連續拒絕多個活動后,“籃球少年不過如此”的批評和質疑聲量漸大。
“他們不了解我,為什么那么評價我?”有心無力的委屈讓他經常失眠,他整夜看科比等球員的視頻,學習他們走出傷病和質疑的辦法,石學念一心想回到訓練場證明自己?!俺耸軅耐戎?,我每天都保持其他身體部位的訓練,坐著運球,保持球感?!蔽ㄒ蛔屗苤患暗氖侨ベ悎隹辞?,“會牙癢癢,太想上場?!币虼?,當他重返賽場完成令他再度走紅的絕殺后,石學念淚水忍不住翻滾,煎熬似乎畫上了句號。
“現在仍有質疑的聲音,但我已經有了顆平常心?!睍r間像一個調料高手,把那段苦楚釀出了新的滋味,石學念最近總會想,“如果當時沒受傷,我頂著關注走出去了,可能會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但經歷這次磨練,我成熟了很多,無論是籃球還是生活,遇到事情我也能坦然接受?!备屗牢康氖?,和自己有著同樣熱愛的孩子們,因看到他的故事而受到激勵,正在勇敢追逐籃球夢想。
今年夏天,石學念大學畢業,他打算從事籃球自媒體和青少年籃球培訓。在他看來,中國的山與山之間,河與河之間,一定還有更多像自己一樣堅持打球的孩子,以及像“村BA”一樣活躍的體育賽事,“只是我正好乘上了短視頻、直播新媒介的東風,被大家關注到,我是幸運的,因此,我希望能持續接力,去培養更多像我一樣的‘山里娃’,發現他們背后的體育故事?!?/p>
版權聲明:凡本網文章下標注有版權聲明的均為中國青年報社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使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不到兩年間,21歲的石學念通過短視頻、直播在互聯網上有過兩次明顯的“走紅”。
去年年初,在自家雜貨店前,他系著紅格子舊圍裙,在布滿塵土的砂石路上嫻熟運球,結果因地面濕滑不慎滑倒。這一幕被朋友收進鏡頭,轉化為短視頻在抖音獲得255萬點贊,他成了“擺攤的籃球少年”,熱評稱他:“身上穿著的是生活,手上拍著的是夢想”。
今年4月,貴州師范學院“地區杯”籃球賽半決賽中,終場前2秒,被兩名對手包夾的他接球后瞬時轉身,干拔3分,籃球應聲入筐。穿著綠色背心的少年像一顆流星撞進湖泊,震起滿場聲浪。這記絕殺不僅幫球隊晉級決賽,也宣告在傷病和質疑中蟄伏了一年的他強勢回歸,絕殺的視頻收獲了236萬點贊。網友稱他:“脖子以下全是心臟”。
籃球讓更多人注意到石學念,其中包括北控男籃主教練馬布里,他向石學念發出邀請,到北京參加籃球訓練營。石學念家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借此機會,他和哥哥帶著父母一起前往北京,這段美好的記憶被他通過直播與119萬關注者分享。在看升旗儀式時,他被陌生人認出來,訓練營開營時,他成了媒體聚焦的對象。
在輿論中翻滾了兩年,石學念早已學會從容應對撲面而來的關注,但父母顯然對兒子的影響力有些猝不及防。透過攝像機和錄音筆壘起的“墻”,他注意到母親躲在角落里掉眼淚,“我媽一定沒想到兒子打籃球能獲得那么多尊重吧?!边@個細節捻進石學念心里,“這是我第一次陪他們出遠門,以前是他們幫我圓夢,今后換我來幫他們?!?/p>
如果把石學念的籃球夢比作爬山虎,父母就是它牢牢依附的墻,竭盡所能托著它生長。
小學四年級,籃球第一次讓石學念眼神發亮?!白罱_盤村的‘村BA’通過直播受到大家關注,我覺得‘出圈’是必然,因為這種籃球的‘天亮文化’(即當地人癡迷打籃球,往往打到天亮——記者注)在我們黔東南,甚至整個貴州已經存在很多年了?!笔瘜W念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回憶兒時去看農動會籃球賽的盛況,“大冬天,為了趕早上8點的球,男女老少,村里但凡手頭沒事的人,天沒亮都起了,結伴開面包車、騎摩托車去10多公里外的賽場為自己村的隊伍助威?!彼两裼浀闷たㄜ嚭筌嚩芳Y的寒意,更回味讓他打心底發暖的這種凝聚力。
“小觀眾”石學念萌生了代表村里打比賽的愿望,父親花15元為他買了一個籃球,卻意外地發掘了兒子的天賦。在簡易的球場,穿跟專業不沾邊的球鞋,“瞎玩兒”得認真的石學念被學校老師注意到,“可以送去培養一下”。
湖南懷化的一個訓練營讓石學念真正接觸到“籃球訓練”?!拔壹医洜I雜貨店,離家三四個小時的車程,爸媽來下貨時也能看我?!备赣H開著家里的皮卡車送兒子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背井離鄉,臨走時,夫妻倆捧出一雙黑色的專業籃球鞋叮囑:“照顧自己,好好訓練?!?/p>
“國產名牌,400多元?!笔瘜W念記得父親掩飾不住的震驚,“當時村里的農民幫人干一天活兒大概60元,買雙鞋相當于一個農民干7天活兒的收入?!笨粗滦?,石學念又驚又喜,直到父母轉身上車后,他當著教練眼淚止不住地流,“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刻苦”。
困了,3個孩子擠上一張床;餓了,樓下“蒼蠅館子”扒拉碗煲仔飯,20多天每天如此。但籃球帶給石學念的快樂足以讓他忽略生活條件的匱乏。他帶著以前在場邊觀賽的問題咨詢教練,第一次知道“發邊線球也能完成配合”,了解到“最簡單的基礎訓練往往最重要”,嘗到了進步的甜頭,他開始給自己加碼,“別人練300次,我可能練1000次”。等第二年再回訓練營時,他已經能輔助教練監督訓練了。
初二時,技術提高的石學念如愿代表村籃球隊參賽,他聽到人們議論自己“像小摩托車一樣跑這么快”“像只猴子一樣打這么精明?!辟澴u聲中,他享受靠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瞬間,直到高二那年,在廣東宏遠俱樂部的訓練營了解到團隊籃球后,他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打球“太獨”,“當大家水平都接近時,我才發現,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改變局面,我必須學會相信隊友?!?/p>
去廣東,石學念奔的是一個職業球員的夢。父親掏出6000元,相當于兩個月工資,支持兒子去看更大的世界。但競技體育世界展露了殘酷的一面,在訓練營中,盡管表現優異,但身高不到1.7的短板,讓那列開往廣東惠州的火車最終沒能載著石學念抵達職業球員的站臺,教練組建議他考大學,把籃球作為特長培養。2018年,他以體育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貴州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
“誰說小個子就不能打球?”石學念篤信,即便自己無法成為職業選手,也能成為民間“小個子球員的天花板”。事實證明,當一次次踏出舒適圈去總結、去突破、去堅持后,他反而成了于大眾而言更具“借鑒意義”的榜樣。自從短視頻、直播中的訓練日常受到關注后,石學念收到大量抖音網友的私信,“小個子球員怎么練彈跳力?”“你的3分為什么那么準?”“上學和打球時間怎么平衡?”問題頗具針對性,讓他意識到分享的力量,因此,石學念常在直播間給五湖四海愛籃球的孩子們講講球、聊聊家常。
石學念打小就喜歡分享,尤其在籃球這件事上。高二時,他已憑借球技在幾個鄰村間小有名氣,為了帶動大家提升籃球水平,他在暑假期間義務當起了教練,給相鄰村寨的同齡人或小孩子上籃球課,“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將從外面學來的本領,教給更多人?!甭?,石學念發現,他傳遞的不僅是籃球,更是關于山村之外的想象,“有幾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打球,想著就是混到一定年紀出去務工,但我會把自己出去打球、上大學看到的情況跟他們講,鼓勵他們要憑本事走出去,現在有兩三個原本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已經順利升學?!?/p>
接觸籃球越久,石學念越覺得,這個600多克重的球體轉動時,不僅能看見賽場上的勝負,也能窺見生活的更多面貌。
第一次在網絡上走紅后,商業比賽、廣告活動紛至沓來,原本想借此“看看外面世界”的石學念卻被突至的傷病擋在機會門外。一次比賽中,他左腿反著關節落地,全身重量壓了上去,腳踝和膝蓋嚴重扭傷,“沒有斷腿已經非常幸運?!钡葌「_他的是,連續拒絕多個活動后,“籃球少年不過如此”的批評和質疑聲量漸大。
“他們不了解我,為什么那么評價我?”有心無力的委屈讓他經常失眠,他整夜看科比等球員的視頻,學習他們走出傷病和質疑的辦法,石學念一心想回到訓練場證明自己?!俺耸軅耐戎?,我每天都保持其他身體部位的訓練,坐著運球,保持球感?!蔽ㄒ蛔屗苤患暗氖侨ベ悎隹辞?,“會牙癢癢,太想上場?!币虼?,當他重返賽場完成令他再度走紅的絕殺后,石學念淚水忍不住翻滾,煎熬似乎畫上了句號。
“現在仍有質疑的聲音,但我已經有了顆平常心?!睍r間像一個調料高手,把那段苦楚釀出了新的滋味,石學念最近總會想,“如果當時沒受傷,我頂著關注走出去了,可能會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但經歷這次磨練,我成熟了很多,無論是籃球還是生活,遇到事情我也能坦然接受?!备屗牢康氖?,和自己有著同樣熱愛的孩子們,因看到他的故事而受到激勵,正在勇敢追逐籃球夢想。
今年夏天,石學念大學畢業,他打算從事籃球自媒體和青少年籃球培訓。在他看來,中國的山與山之間,河與河之間,一定還有更多像自己一樣堅持打球的孩子,以及像“村BA”一樣活躍的體育賽事,“只是我正好乘上了短視頻、直播新媒介的東風,被大家關注到,我是幸運的,因此,我希望能持續接力,去培養更多像我一樣的‘山里娃’,發現他們背后的體育故事?!?/p>